会展产业形成的意义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从事会展活动的主体由政府转向民间,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竞争、互相协调的会展企业群并与其他类型企业互相区别、互相联系时,一个新型的产业部门——会展产业便形成了。
1.会展产业形成的经济效应
会展产业的形成,是会展经济活动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化的必然产物。会展产业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商业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的实践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1)会展产业形成,有利于充分利用经济资源,实现潜在利润的最大限度转化。
如果没有会展活动或会展产业,一些现有的资源将处于相对闲置状态,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例如,一些被闲置的展览馆、体育活动场所、会议中心等,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潜在利润不能转化为现实利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会展产业形成,丰富了国民经济体系或区域经济体系的产业内容。
产业细化和产业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一定的产业结构是与生产力发展、经济体系演化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一种新型产业的出现,表明经济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会展产业形成表明经济体系中已经出现以会展方式配置资源的主导力量,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更为重要的是,会展产业形成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场力量,优化经济结构的产业内容,通过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一个多元化、多增长点、多增长方式的产业结构体系,有利于国民经济内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提高效率。
(3)会展产业形成,对传统的产业经营管理方式造成冲击,特别是对传统商业活动造成重要影响。传统产业重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对商品展示和人类体育、竞技会议、艺术、文化等集体性活动本身的关注不够。只是从市场供求的外部,寻求最大化的效果,对会展活动本身的经济功能有所忽视。会展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要素流动过程集中化、产业化,这已超越传统生产要素配置和流动方式的限制,它是要素配置和流动方式的创新。
(4)会展产业使从事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企业、产业找到了彼此沟通的新纽带,有利于信息、技术的传播。
会展活动,有利于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流通者相互沟通,取得共识,调整生产结构和流通结构,使二者能更好地衔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利润。会展产业不仅是一个创造需求的产业部门,也是一个创造供给的产业部门,但必须以其他相关产业为依托,不可能游离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以外而独立存在。通过会展活动,一些商品、市场、技术信息得到传播,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力量。
(5)会展产业形成,对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当会展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门时,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展产业的长远发展及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制定相应政策,特别是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对会展产业的发展加以规范和宏观管理,使之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会展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出水平,影响到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和方向。
2.会展产业形成的产业效应
会展产业形成,对经济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与其他任何一种新型产业出现一样,会展产业的出现,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过程。发达的会展业,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热点不断转换展会内容,又大大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二战之后,德国展览会以机械、汽车和消费品等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德国展会增添了相应内容,并培育出汉诺威信息技术展等世界品牌。近年来,一批新兴的房地产、生物、新能源等展会又开始逐步崛起。坚持不断创新,使德国展会成为世界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受到各国企业的广泛重视。在德国经济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会展产业在一国经济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会展产业是传统产业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一个会展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国家,必须有较为发达的传统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商业作依托。会展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外部市场信息,直接影响着传统产业改造的方向,同时,会展产业也会把产业改造信息和方向向市场宣示,引导产业改造的市场化取向。
(2)会展产业作为一种直接面向需求方的产业类型,直接把相关产业、产品的最终需求者和起始供应者联系起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也就是说,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性。对产业关联的投人产出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首创的,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运用。可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分析,以了解一个经济体系中会展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3)会展产业组织对传统产业组织产生重要影响。
产业组织有其特殊的内涵,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产业内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产业内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之所以称为产业组织,实际上是指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既要使企业充满竞争活力,实现有效竞争,又要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性,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会展产业组织具有地域空间的相对集中性和经济活动的相对广泛性。产业内部各企业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一般而言,大型会展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除了政府干预以外,会展企业的相互合作至关重要。一些小型、分散性的会展活动,在特定的地域空间,有多家企业介入,这就是必然形成多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内部企业间的这种合作与竞争关系与传统产业的最大不同在于竞争与合作主要受会展活动规模、地域、类型等的影响。
(4)会展产业为知识的资本化和知识产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社会越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会展产业形成为知识要素的传播和流动配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有利于经济体系知识化,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会展活动,知识要素能够吸引更多的其他要素,实现最优配置目标。知识、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时效性,必须不断创新,会展活动能把最新知识、技术以比较快的速度、较为经济的方法向外传播,实现市场增值目的。因此,会展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仍然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只是产业存在方式将向知识资本化和网络化转变。
3.会展产业形成的制度效应
会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结果。同时,会展产业对现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1)会展产业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干预。会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没有政府的支持将困难重重。会展产业发展要求政府提高效能。特别是不同国家政府、不同管理层次政府问的合作与协调,必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适应会展产业发展的需要,由此形成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对经济体系的制度变迁和制度演进产生重要影响,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在整个制度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会展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必然会形成一整套具有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在从事会展活动的微观经济主体中,企业处于基础中心地位,会展企业必须适应会展活动的时间、空间、规模特点,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会展企业还必须具有严密的组织和内部分工,否则,不可能在既定的时空范围内成功举办各种会展活动。会展企业必须具备跨区域、跨时期的综合业务能力,才能把同类或相关要素集聚起来并完成交易活动。没有一套科学、高效、有序的企业组织能力和管理手段,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通过企业、产业间的联系,会展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原则会被其他类型企业所借鉴,在经济体系的微观主体间扩散。
(3)会展产业形成和发展,对现有财产制度和生产技术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正如美国制度学派(theInstitutionalSch001)的主要代表人物——托尔斯坦·凡勃伦所认为的那样,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制度,一是私有财产制度,二是人类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生产技术制度。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则是由这两种制度的具体形式“企业经营”和“机械操作”构成的。机械操作的目的是无限地扩大商品生产,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企业家获得最大利润。资本主义就是企业经营支配下的机械操作,二者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缺点的根源。凡勃伦的上述论断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某些弊端。毫无疑问,财产制度和生产技术制度在整个经济发展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会展产业的形成,有利于从产业多元化角度分解产权,使用权更加多元化,终极产品所有权主体获取收益的来源也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弥补单一资源配置与经营方式所带来的抗风险能力弱化倾向。另一方面,会展产业形成和发展对现存生产技术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使生产与产品展示相联系,形成相互衔接的协调机制,使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化相联系,减少了产品、技术进入市场的时滞和障碍。
(4)会展产业有着商品流动业无法替代的制度功能。
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济部门,又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经济事业,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商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商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的结果,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阶层——商人。商业所组织的商品交换,不同于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它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即发达的商品流通,其职能是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它通过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储存,为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商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所有制的不同,可分为国有商业、集体商业、私营商业、合资商业、混合所有制商业。按流通环节的不同,可分为批发商业、零售商业。按流通范围划分,有国内商业、跨国商业、区域商业。
会展产业除了具有商业的大多数功能外,最为重要的制度创新是把商品生产者和商品需求者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内集中起来,使交易费用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会展活动直接影响商品生产、经营、流通和消费的各方介入主体和权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事会展活动的企业家本身具有商人特点,但更加重要的是他把商人作为自己的主要交易对象和潜在的市场介入者。
再者,会展产业不只局限于商品流通范围,它把整个要素流动配置作为产业运行的基础和目标。如果说商业是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那么会展产业则是从事要素流动配置的经济部门。这里的要素主要指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指为从事商品生产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等。相对于需求而言,所有生产要素的供给都是稀缺的。所以,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后,都要取得一定的报酬。通过会展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再配置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5)会展产业对社会分配制度和各种利益矛盾的协调具有重要影响。
任何一种制度形式或制度安排,都是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对社会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内容产生重要影响。正如新制度学派(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的主要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思所认为的那样:当代西方国家经济可以被看做是由少数大公司构成的计划体系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构成的“市场体系”所组成的二元体系结构。他认为前者控制、支配和剥削后者,形成权力不平等,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发展的病因。同时,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著名学者尽力宣扬技术决定论,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权力转移到拥有知识的人手中,人们之间的差别仅是教育上的差别,社会矛盾也转为有知识的人同没有知识的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和权力不平等。
针对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会展产业具有公共物品的一些特点,有利于对分配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所谓公共物品(PublicGood)是私人物品的对称,指政府提供的必然被全体社会成员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总称。公共物品的存在是政府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西方经济学广泛使用的概念。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国防、警察、司法、经济调节、教育、卫生等。构成会展产业基础的一部分,如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有的是政府使用公共财政手段,直接投资所建,属于公共物品范围。由私人投资,以纯盈利为目的的会展场馆则属于私人物品。会展产品有的对公众开放,不具有排他性消费倾向,如向公众开放的各种展览会、博览会等。而有的则只对部分公众开放,按照身份、地位、职业的不同给予付费和免费待遇,不具有非排他性消费。会展活动的一部分,是政府利用税收手段向公众征收报酬以抵偿该产品的供给成本,如政府向民众征收税费,投资建设大型体育活动设施,向公众开放。
会展产业发展有利于平衡社会分配,缓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政府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产业基础。总之,会展产业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制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会展产业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对我国而言,会展产业的大发展,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潜在资源、转化潜在利润,还有助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刺激有效需求,扩大有效供给,促使国民经济优质、高效、稳定运行。同时,会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为国有企业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提供机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国民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