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酿新香
编者按
近日,440多名国内外嘉宾齐聚银川,参加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会上公布,2023年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330.07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宁夏大地上,贺兰山东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演绎了一场从戈壁荒滩到葡萄酒之都的华丽蜕变。这片昔日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沃土,60余万亩的酿酒葡萄基地如同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253家酒庄和种植企业,年产葡萄酒1.4亿瓶,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不仅带动着宁夏经济发展,更绘就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壮丽画卷。
“葡萄酒+文旅” 邂逅不一样的风土
在贺兰山东麓,一片片葡萄园在四季更迭中展现出不同风情。这里不仅是葡萄酒的故乡,更是文旅融合的新高地。随着夏木酒庄“飞茑集×危须贺兰山游牧营地”的启幕和利思酒庄向阳花野营基地的火爆,宁夏葡萄酒产区正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酒庄+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走进夏木酒庄,仿佛踏入了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殿堂。生机盎然的葡萄园、错落有致的帐篷民宿、半地下特色酒窖,每一处都透露着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夏木酒庄秉承自然种植、自然酿造、自然民宿、自然生活的理念,致力于酿造具有宁夏独属风味的葡萄酒。其3000多平方米的葡萄酒窖,经过科学设计,不用任何制冷、制热设备,即可保持葡萄酒酿造的最佳温度。而创新运用的陶罐酿酒技术,更是为葡萄酒增添了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不久前,夏木酒庄还携手宿集营造社及知名民宿品牌“飞茑集”,打造了宁夏首个葡萄酒主题游牧营地——“飞茑集×危须贺兰山游牧营地”。该危须野奢帐篷营地占地50亩,坐落于贺兰山东麓金山十二号地,项目规划分两期进行。一期已圆满竣工,包括8顶以葡萄品种命名的特色帐篷客房、2间地窝子客房、1间餐厅,并配套房车营地公共服务站及枣林户外晚宴露营区,彰显地方风情。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优质葡萄酒,还能在贺兰山脚下享受露营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目前,营地一期已正式对外开放,由“飞茑集”运营管理,有效引流周边酒庄游览,促进葡萄酒销售。二期计划在一期南侧扩建,将增设10间红酒汤池帐篷客房及马厩、马具等设施,意在让游客体验在酒庄策马扬鞭的乐趣。
如果说夏木酒庄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那么利思酒庄则是冬日里的一抹温暖阳光。作为宁夏首家酒庄冬季室内野营基地和葡萄酒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利思酒庄自2022年冬日建成后,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利思·向阳花野营基地,游客可以在阳光房与各式帐篷中围炉煮茶,享受冬日的惬意。
今年,随着露营热潮兴起,基地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湖畔营地自助烧烤区、与海底捞合作的露营火锅项目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酒庄旅游事业部总监张伟介绍,从今年3月份开始,基地的接待量逐月攀升,1至6月份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6万人次,这一数字已超过去年全年接待量的总和,彰显了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今年,基地还将打造‘利思袅袅’项目,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主题式体验。”张伟告诉记者。
夏木酒庄与利思酒庄的成功实践,也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生动写照。通过深度挖掘葡萄酒文化与自然风光资源,产区成功探索出了“酒庄+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宁夏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在线上平台推广与线下游客入住带货的双重推动下,产区不仅实现游客量的显著增长,还有效提升了葡萄酒销售量、产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未来的贺兰山东麓,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更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旅游项目,让这片土地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记者 王婧雅 哈 玲)
私人定制 引领葡萄酒文化新风尚
在宁夏,酒庄已不仅是酿造美酒的场所,它们正逐步演变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葡萄地认养计划、葡萄采摘节及葡萄酒定制化服务,宁夏的多家酒庄正引领一股全新的葡萄酒文化体验潮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葡萄酒爱好者的目光。
“我们最初举办的是市民开放日活动,现已升级为体验感更佳的酒庄开放日。活动首先引领访客参观葡萄园,深入了解宁夏独特的葡萄生长环境,并普及葡萄种植与酿造知识。随后,访客将前往发酵车间,亲身体验葡萄酒的酿造环境。在酿造专家与品酒师的引导下,直接从发酵罐与橡木桶中取样,品尝最新鲜的葡萄酒,感受其独特风味。”银川志辉源石酒庄宣传部经理郭博斐详细阐述了这一系列流程。
葡萄园认植服务是源石酒庄的特色之一。随着生活品质提升,游客不再满足于购买成品酒,而是渴望拥有更具纪念意义的酒品。因此,酒庄推出定制化服务,可以认领葡萄田,全程参与种植、管理及采摘过程。认植的葡萄田将悬挂专属标识,游客可随时探访,享受种植乐趣与收获喜悦。尤为特别的是,游客可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专属酒标,打造独一无二的葡萄酒。
郭博斐分享道,酒标承载着客户的独特设计与创意,酒庄设有展示区,展示过往客户的定制酒标。他展示了一位母亲为孩子定制的专属酒标,彰显了服务的个性化。
酒庄的建立基于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塑,将废弃砂石矿场转变为园林式酒庄,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这一环保理念贯穿于个性定制化服务中,吸引了众多游客与葡萄酒爱好者,不仅增强了酒庄的品牌特色与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宁夏经济繁荣与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贡献积极力量。
嘉地酒园则以“葡萄采摘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将葡萄酒文化、艺术、音乐与自然完美融合。每年的丰收嘉年华,在贺兰山脚下的葡萄园中上演,从葡萄采摘到田园午餐,从罐顶音乐会到露台鸡尾酒会,再到星空下的品酒晚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惊喜与浪漫。嘉地酒园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葡萄酒文化体验,更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成功塑造自身品牌形象。
从认养葡萄园,参与种植,并享受专属葡萄酒的酿造或定制,到参加秋收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这种个性化十足的服务,更能激发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也赋予了消费者一份独特的情感寄托与收藏价值。记者了解到,宁夏酒庄以其独特的创新举措和深度的消费者体验,成功打造了葡萄酒文化交流的新风尚,它们为消费者提供的个性化、定制化深度体验,不仅提升了宁夏葡萄酒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更为宁夏葡萄酒文化传承作出重要贡献。(记者 王婧雅 哈 玲)
包装艺术 当美酒遇上“国潮”
“酒庄的包装和设计越来越高大上,非常喜欢这种独特的葡萄酒。”银川市民王辉说,用印有宁夏元素的葡萄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诚意满满。近年来,宁夏葡萄酒产区不断补链、延链,聚焦于酒标设计的创新、新材料包装设计运用等,让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成为酒市场上独特的风景线。
酒标被称为“葡萄酒的身份证”,按规定必须包含生产商或酒庄名、产区、葡萄品种或原产地、年份、酒精含量这5个基本组成要素,为消费者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葡萄酒提供向导。除了是一款葡萄酒身份的“独白”,酒标也从侧面折射出一款酒产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我们的酒标运用中国元素,将松石绿色的贺兰山运用在酒标上,展现中国古典文化与绿色贺兰山。”宁夏德仁宏酒庄相关负责人刘方玺说,随着对葡萄酒产业理解不断加深和“国潮风”兴起,宁夏开始采用体现产地风土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设计酒标。在她自己设计的另一款酒标上,她融入贺兰山、凤凰碑、鼓楼等元素,充分展现葡萄酒产地的风土文化和时代特征。记者采访中发现有的酒庄用中国古代“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来区分不同系列的葡萄酒;有的酒庄用古代的象形文字作酒标,传递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文字魅力。
“美酒与艺术,其实都是我们与土地的接驳。”宁夏大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文化总监马玲说,从艺术家的视角看,鲜活的生命与时间的沉淀恰是宁夏葡萄酒在风土基因中最富特质的地方。我们先后举办了贺兰山东麓年代珍藏酒标展,“为艺术家量身定制的联名款葡萄酒”将艺术家的作品在葡萄酒酒标上尽情展现。
除了酒标,宁夏还将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使古老的非遗传统技艺迸发出蓬勃朝气,让风土陈酿罐成为炙手可热的“潮品”,持续输出宁夏葡萄酒的内涵、底蕴和魅力,全力创造条件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走出“深闺”,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更多被赋予了众多的文化因素,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加持是一种文化,代表着欧洲葡萄酒悠久的历史。而陶罐广泛长期应用于我国白葡萄酒酿造中,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元素。”宁夏神奇之鸟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美丽告诉记者,陶罐陈酿在唐代就有陶制酿酒的记载,包括盛放黄酒、白酒、醋的容器大多也是陶制品,所以我们才提出了用陶罐陈酿葡萄酒这个大胆的想法。陶具备吸附重金属、抑制细菌生长等功能,能有效限制杂质对葡萄酒口感的影响;加上陶罐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能促使酒液与空气中的气体接触,加速葡萄酒的熟成。目前,公司通过容器罐体+风土芯+橡木板陶、瓷、木三者结合,从而成功建立结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罐产品的新型陈酿材料及产区特色葡萄酒加工工艺体系,破解同质化,提高产区市场竞争力。(记者 赵 磊)
延链补链 葡萄美酒展新“颜”
位于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核心区的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有着央视热播剧《星星的故乡》中“银川国营第一酿酒厂”原型——宁夏玉泉营葡萄酒厂,这里诞生了宁夏历史上第一瓶葡萄酒。
8月12日,记者在这里了解到,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源地,开创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11个第一”:第一片酿酒葡萄园、宁夏第一家葡萄酒企业、第一瓶葡萄酒、第一个葡萄酒品牌、第一家葡萄苗木繁育中心、第一家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第一家葡萄与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第一个葡萄酒质量追溯体系和第一个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
如今,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也已形成集葡萄苗木繁育、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加工、科研开发、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实体。2022年,该企业实施葡萄及葡萄籽深加工项目。项目将酿酒产生的葡萄籽和皮渣实现综合利用,提取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填补了宁夏葡萄酒及衍生品加工系列产品的空白。
其中,位于贺兰山东麓青铜峡核心产区——甘城子产区的皇蔻酒庄,就是这“11个第一”中的重要一环。该酒庄建有有机酿酒葡萄基地2000亩,正好处在贺兰山阙的风谷中,是酿造高端葡萄酒的“风土宝地”。独特的小微气候环境,使得种植出的葡萄品质优秀,成熟度高,糖酸均衡,风味物质浓郁。
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颇具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皇蔻酒庄着力推广有机葡萄种植和有机葡萄酒酿造。该酒庄的明星酒款小芒森表现亮眼,在第十四届G100国际葡萄酒及烈酒评选赛中荣获“大金奖”,成为当年贺兰山东麓产区唯一的大金奖获得者,引发业界瞩目。酒庄出品的皇蔻双骄西拉干红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屡次摘金,市场表现抢眼。
皇蔻酒庄先后与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携手合作,科研攻关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卡脖子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课题,取得了21项技术专利和重要科研攻关成果,解决填补了行业酒种、发酵、设备等技术方面的难点与空白。这些创新不仅拓宽了葡萄酒产业链边界,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
宁夏产区更是通过精湛技术,将酿酒葡萄发酵后的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实现了酿酒葡萄产业的可循环发展,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并未拘泥于传统酒瓶,而是勇于跨界,不断挖掘葡萄酒的无限潜力。在下游产业领域,葡萄酒更是焕发了新生,如原花青素粉末、片剂、葡萄籽油,以及面霜、精华乳液、面膜等化妆品系列,让葡萄酒衍生产品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记者 王 瑞)
记者手记
葡萄酒香里的发展启示
在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不仅有来自国内外的440多名嘉宾齐聚塞上江南,共赴“紫色梦想”之约,更有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138家知名酒庄和参展商,齐聚塞上品鉴美酒,共商全球葡萄酒产业发展,推动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与世界交流。
贺兰山东麓作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不仅是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在这里,葡萄酒产业是连接城乡、促进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桥梁。农民通过参与葡萄种植、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不仅提高了收入水平,还学会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市场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葡萄酒+文旅”的兴起,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体验葡萄园的美景、了解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旅游经济的增长。
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虽然为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更值一提的是,面对全球化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始终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酒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葡萄酒产品。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不仅提升产区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为葡萄酒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这里,葡萄酒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成为文化的使者,承载着贺兰山的雄浑、黄河的奔腾,以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滴酒,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风土记忆与悠久历史,讲述着独特而动人的故事。(记者 王婧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